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分析(计算机网络应用分析题)
今天给各位分享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分析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全国计算机的级考试
- 2、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计算机综合试题解析--计算机网络
- 3、09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重点解析
- 4、2006--网络通讯试题解析(计算机综合)
- 5、《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大题部分),求解!!
- 6、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全国计算机的级考试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简称NCRE)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现教育部)批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面向社会,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
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设四个等级。它不以评价教学为目的,考核内容不是按照学校要求设定,而是根据社会不同部门应用计算机的不同程度和需要、国内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计算机教育、教学和普及的现状而确定的;它以应用能力为主,划分等级,分别考核,为人员择业、人才流动提供其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水平的证明。考试具有中国特色,特别是, 四级考试与美国教育考试服务处(ETS)技术合作,追踪世界先进水平,按国际规范设计考试。
NCRE级别/科目设置如下:
级别 科目/类别 考试形式
一级 MS Office 上机
一级 B 上机
一级 WPS Office 上机
二级 C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C++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Java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二级 Delphi语言程序设计 笔试+上机
三级 PC技术 笔试+上机
三级 信息管理技术 笔试+上机
三级 数据库技术 笔试+上机
三级 网络技术 笔试+上机
四级 网络工程师 笔试
四级 数据库工程师 笔试
四级 软件测试工程师 笔试
计算机职业英语 一级(部分省市开考)
(二级和三级暂未开考) 笔试
一级: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
考试科目: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一级共三个科目。
考试形式:完全采取上机考试形式,各科上机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
考核内容:三个科目的考核内容包括微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占全卷的20%(20分),操作技能部分占80%(80分)。各科目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同,以考查应知应会为主,题型为选择题。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的简单应用。一级B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对因特网知识的考核;与一级其他科目相比,一级B没有演示文稿部分。
系统环境:一级科目中操作系统为中文版Windows XP,MS Office版本为中文专业版Office 2003,WPS Office版本为“2007教育部考试专用版”。
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文字、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软件(MS Office、WPS Office)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二级: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一种高级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以及上机调试的基本技能。
考试科目: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isual Basic、Delphi)、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Access)共七个科目。
考核内容:二级定位为程序员,考核内容包括公共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所有科目对基础知识作统一要求,使用统一的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和教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在各科笔试中的分值比重为30%(30分)。程序设计部分的比重为70%(70分),主要考查考生对程序设计语言使用和编程调试等基本能力。
考试形式:二级所有科目的考试仍包括笔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二级C笔试时间由120分钟改为90分钟,上机时间由60分钟改为90分钟。所有二级科目的笔试时间统一为90分钟,上机时间统一为90分钟。
系统环境:二级各科目上机考试应用软件为:中文专业版Access 2003、中文专业版Visual Basic 6.0、中文专业版Visual FoxPro 6.0、Visual C++ 6.0,二级C上机应用软件Visual C++6.0,二级Java上机应用软件专用集成开发环境“NetBeans中国教育考试版2007”(有关网站将提供免费下载),二级Delphi使用Delphi7.0版本。
二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可以从事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工作、初级计算机教学培训工作以及计算机企业的业务和营销工作。
三级:分为“PC技术”、“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四个类别。“PC技术”考核PC机硬件组成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以及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基本技能;“信息管理技术”考核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基础知识及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维护的基本技能;“数据库技术”考核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及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技能;“网络技术”考核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的基本技能。三级“PC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Pentium微处理器及PC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PC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功能与结构,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能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能力;三级“信息管理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三级“数据库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方法,具备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三级“网络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的原理以及安全维护方法,掌握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网、管理以及开展信息网络化的能力。
四级:分为“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和“软件测试工程师”三个类别。“网络工程师”考核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知识及中小型网络的系统组建、设备配置调试、网络系统现场维护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数据库工程师”考核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及数据库设计、维护、管理、应用开发的基本能力;“软件测试工程师”考核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软件测试的规范及标准,以及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选择测试工具、执行测试并分析评估结果等软件测试的基本技能。
计算机职业英语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要求考生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在日常生活及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
NCRE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形式。一级各科全部采用上机考试;二级、三级各科目均采用笔试和上机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四级目前采用笔试考试,上机考试暂未开考(上机考核要求在笔试中体现);计算机职业英语采用笔试形式(含听力)。
笔试时间:
二级均为90分钟;三级、四级为120分钟;计算机职业英语一级考试为90分钟。
上机考试时间:一级、二级均为90分钟,三级60分钟。
NCRE考试每年开考两次,分别在三月及九月举行,具体日期以官方公布为准。笔试考试的当天下午开始上机考试(一级从上午开始),上机考试期限定为五天,由考点根据考生数量和设备情况具体安排。
考生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等背景的限制,任何人均可根据自己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选考不同等级的考试。每次考试报名的具体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承办机构规定。考生按照有关规定到就近考点报名。上次考试的笔试和上机考试仅其中一项成绩合格的,下次考试报名时应出具上次考试成绩单,成绩合格项可以免考,只参加未通过项的考试。
NCRE考试笔试、上机考试实行百分制计分,但以等第分数通知考生成绩。等第分数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等。笔试和上机考试成绩均在“及格”以上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合格证书。笔试和上机考试成绩均为“优秀”的,合格证书上会注明“优秀”字样。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式样按国际通行证书式样设计,用中、英两种文字书写,证书编号全国统一,证书上印有持有人身份证号码。该证书全国通用,是持有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证明。
编辑本段
报名资格
考生年龄、职业、学历不限,不论在职人员、行业人员,均可根据自己学习或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选考相应的级别和科目。考生每次报考一个科目的考试,考生一次考试只能在一个考点报名。考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考不同的等级,但一次只能报考一个等级。考生可以不参加考前培训,直接报名参加考试。
编辑本段
报名携带材料
报名时,报考者一律凭本人身份证按考点要求如实提供相关信息。身份证丢失者,必须持公安部门开具的“身份证号码”证明报考。没有身份证的未成年人凭户口本报名,军人(或武警人员)凭军人(或武警)身份证件报名。其他证件如护照、港澳台地区居民身份证等也可用于报考。报名时应按规定交近期蓝底正面免冠同一底板二寸照片2张或当场数码摄像。证件不全或照片不符合规定者,一律不得报考。
编辑本段
报名、考试时间
报名时间:上半年12月1日开始及之后的1个月之内;下半年5月25日开始及之后的1个月之内。
考试时间:上半年3月底(即3月份倒数第一个周六),下半年9月中旬(即9月份倒数第二个周六)。
第一天上午考笔试,上机考试从笔试的当天下午开始(一级从上午开始)。
上机考试在笔试后紧接着的5天内完成。
编辑本段
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形式。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两个部分(一级只有上机,没有笔试),笔试和上机考试分别进行。笔试时间二级均为90分钟,三级为120分钟,四级为120分钟。上机考试时间一级、二级均为90分钟,三级为60分钟,四级三个科目暂不考上机。
第一次笔试合格但上机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或者上机合格笔试不合格的,可以在紧接着的下一次考试中免试已经合格的部分。考生在下次考试报名时,可出具上次考试成绩单,其他手续不变。考试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将予以核实。
编辑本段
计算机等级考试高分的有效途径
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生如何事半功倍地答好最后一项论述题,是考生最关心的问题。因为首先论述题分值较高,占30分。其次相对于客观题的答案一是一、二是二而言,论述题要灵活些,对考生来说,更有一些发挥的余地,如果论述得当,有的放矢,再加上前面的基础试题分数,那么通过四级考试也并不是很难的事了。 笔者在近几年的工作中,对论述题应如何答、考生怎样才能做到尽量少丢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写字很重要。如果考生的字写得太潦草,而且卷面有多处勾画、涂抹,就会令评卷老师产生反感。
其次,论述题有四个题,考生只要任选一题回答即可,切记不要”自做聪明“做几题。同时答题务必答在答案纸上(而不是试卷上)
第三,论述题出题人肯定有个总体指向,所以考生在选择回答哪一题前,最好先仔细考虑考虑,把准备选择回答的试题的指向揣摩透,大体上不离出题的基本意图。否则文不对题,是不能得分的。
第四,在一篇论述文章中要有个中心,还要有一些分支性论点。如果每段中的原理主题句都说得非常明确,让人觉得思路也非常清晰,那么,评卷老师就容易评高分。因此,原理分论点和主题句一定要非常突出地显露出来。如果讲原理放在开头,就要用演绎法围绕这句话写;如果讲原理在结尾,要用归纳法,最终归到这句话。
第五,提醒考生,论述题侧重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考生只要讲清论述原理就可以了,别瞎编。切忌讲废话,论述答题总计不过几百字甚至只要近百字,开头结尾废话连篇,这样的开头结尾,是一钱不值,加分扣分都不在此,有害而无利。
编辑本段
证书的用途、证书获得者具备的能力
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文字、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软件(MS Office、WPS Office)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二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和调试程序,可以从事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工作、初级计算机教学培训工作以及计算机企业的业务和营销工作。
三级:“PC 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Pentium微处理器及PC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悉PC机常用外部设备的功能与结构,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能使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PC机使用、管理、维护、和应用开发的能力。三级“信息管理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工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方法和技术,具备从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三级“数据库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和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的方法,具备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项目开发和维护的基本能力。三级“网络技术”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知识,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的原理以及安全维护方法,掌握以及开展信息网络化的能力。
四级:“网络工程师”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组建、设备配置调试的基本技术,掌握中小型网络系统现场维护与管理的基本技术,可以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组建于管理的相关工作。四级“数据库工程师”证书表明持有人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能够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管理,具备利用工具软件开发基本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小型数据库的维护、管理和应用开发。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软件工程和软件质量保证的基础知识,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理解软件测试的规范和标准,熟悉软件测试过程;具备制定软件测试计划和大纲、设计测试用例、选择和运用测试工具、执行软件测试、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以及参与软件测试过程管理的能力,满足软件测试岗位的要求。
编辑本段
考试合格证书介绍
该考试笔试、上机考试实行百分制计分,笔试以百分制通知考生,上机以等第分数通知考生成绩。等第分数分为"不及格"、"及格"、"良好"、"优秀"四等。100-90分为"优秀",89-80分为"良好",79-60分为"及格",59-0分为"不及格"。
笔试和上机考试成绩均在"及格"以上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合格证书。笔试和上机考试成绩均为"优秀"的,合格证书上会注明"优秀"字样,证书上没有良好,按及格对待。
编辑本段
2011年NCRE考试新变化
概述
截止2008年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考生人数超过2870万,有1100万人获得不同等级的证书。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也在不断地调整考试大纲和考试科目。从1994年首次开考以来,NCRE考试平台从DOS环境到Windows3.x、 Windows9x,再到Windows2000,经历了由单机版到网络版的重大变革,NCRE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2008年岁末,NCRE又推出几项重要举措,包括考试时间、上机环境调整等,具体内容如下:
考试时间
2011年上半年考试时间定于3月26日开始,下半年为9月17日开始。第一天上午考笔试,下午开始上机考试(一级从上午开始)。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地点
软件变化
所有上机考试科目均在Windows XP环境下进行(考试机)。一级MS Office及一级B两个科目的上机考试使用MS Office2003替代MS Office2000;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科目的上机考试使用Access2003。
大纲、教材及辅导书
一级MS Office等七门教材做了修订,目前已出版,其他科目仍使用2008年版教材。一级MS Office教材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其它科目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材中附该科目考试大纲。辅导书由“北京新思路”联合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编辑本段
教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 Office教程(2008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教程(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C++语言程序设计(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Delphi语言程序设计(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Java语言程序设计(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教程——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PC技术(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信息管理技术(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网络技术(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教程——数据库技术(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网络工程师(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数据库工程师(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教程——软件测试工程师(2011年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职业英语一级教程(2008年版)
编辑本段
辅导书
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一级MS Office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一级B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二级C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二级Visual Basic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二级Visual FoxPro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二级Access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二级C++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三级网络技术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三级数据库技术
新思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新版题库—— 三级信息管理技术
编辑本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模拟考场
编辑本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天合教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一级MS Office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一级B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二级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二级Visual Basi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二级Visual FoxPro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二级Access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二级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三级网络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三级数据库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三级信息管理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四级网络工程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分析、题解与模拟——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 上机一本通
(天合教育)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本通—— 一级MS Office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本通—— 一级B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 上机一本通—— 二级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 上机一本通—— 二级Visual Basi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 上机一本通—— 二级Visual FoxPro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 上机一本通—— 二级Access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 上机一本通—— 三级网络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笔试 上机一本通—— 三级数据库技术
2009年考试科目
一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PS Office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职业英语一级
二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公共基础知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C语言设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C++语言设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Delphi语言设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Java语言设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VB语言设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VF语言设计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Access数据库设计
三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PC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信息管理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网络技术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 数据库技术
四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 软件测试工程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 网络工程师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 数据库工程师
注:
(1)计算机职业英语(一级)在北京、天津、辽宁、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开考。
(2)四级三个科目考试仍只有笔试,上机考核要求在笔试中体现。
编辑本段
关于NCRE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衔接
随着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的持续发展,NCRE的证书被各行业广泛认可。部分省级自考办已开始考虑NCRE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衔接、拓展考试功效等问题。为规范管理和保证课程衔接的科学性,经全国考委电子电工与信息类专业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论证,就NCRE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衔接问题,全国考办研究决定并作如下通知:
一、NCRE课程暂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部分专科课程进行衔接;
二、凡获得NCRE一级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0018)或《计算机应用技术》(2316)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上机考试两部分);
三、凡获得NCRE二级C语言程序设计(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0342)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四、凡获得NCRE三级PC技术(笔试和上机)合格证书者,可以免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微型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2319)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2277)课程(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两部分)。
五、具体的免考和成绩认可办法由考生所在省级自考办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报全国考办备案。
2019年同等学力申硕计算机综合试题解析--计算机网络
本文解析的原文出处都是《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
一、填空题
1. 以太网的争用期是指(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间2 ),以太网发送数据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解析: 第一空出处教材P88,第七段第三句: “因此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间2 称为争用期”
第二空原话出处教材p86,第二段第一句:“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切斯特编码 的信号”
2. 一个广域网传输比特率是4Kbps,传播时延为20ms,若采用停-等协议效率是50%,帧长至少为(160)位
解析: 停止等待协议概念出处P213,
传播时延为20ms,则往返时延rtt为40ms,效率即为信道利用率,设分组时延为T, , 忽略不计,把已知数据代入公式求出
帧长度为 (式子中有单位转换),因此帧长度最少为160位。
3. 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30.10.3.0/21,子网掩码可以写为(255.255.248.0)
解析:用位与的方法即可求出。
4. TCP协议中发送窗口的大小应该由(拥塞)窗口和(接收)窗口中较小的一个决定
二、 选择题
1. 数据链链路层采用后退N帧协议,若发送窗口大小是16,那至少需要(C)位序号才能保证不出错
A. 7
B.6
C.5
D.4
解析: 发窗口的大小 ,n代表序号位数,n位序号要减去0的组合,最大窗口只有n个1表示为 ,因此该题选C
2. 一台主机的IP地址为152.68.70.3,子网掩码为255.255.224.0,必须路由器才能与该主机通信的是(A)
A.152.68.62.23
B.152.68.67.15
C.152.68.85.220
D.152.68.90.30
解析: 根据子网掩码可知网络号是19位,主机IP为152.68.70.3,与子网掩码按位求与,其网络号为152.68.64.0,把子网掩码与选项中ip按位求与得到,A的网络号为152.68.32.0,其他选项的网络号为152.68.64.0,因此A与题干中ip不在一个网络,因此要路由器通信。
3. 对分片后的数据进行重组的是(B)
A.中间主机
B. 目的主机
C. 核心路由器
D.下一跳路由器
解析: IP协议规定,只有最终的目的主机才可以对分片数据报进行重组,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首先,在目的主机上进行重组减少了路由器的计算量,当转发一个IP数据报时,路由器不需要知道它是不是个分片;其次,路由器可以为每个分片独立选择路由,每个分片到达目的地所经过的路径可以不同。
4. CIDR地址块192.168.10.0/20所包含的IP地址范围是(D)
A.192.168.10.0-192.168.12.255
B.192.168.10.0-192.168.13.255
C.192.168.10.0-192.168.14.255
D.192.168.10.0-192.168.15.255
解析: 根据题干192.168.10.0/20可以得到
子网掩码是 ,
IP地址的二进制表示为:
因此原题干IP范围为
192.168.10.0-192.168.15.255
5. 一个由25台计算机组成的通信网络,网络中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往返时延为20ms,他们之间采用UDP协议进行请求和响应,如果40ms内未收到响应,该计算机立即重传请求,但很快网络发生崩溃,解决办法是(D)
A.增加超时计时器时间
B.增加路由中队列长度
C.在接收方使用滑动窗口机制防止缓冲区溢出
D.超时后重传请求时,使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解析: P88,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用来确定碰撞后重传时机,这种算法让发生碰撞的站在停止发送数据后,不是等待信道变为空闲后就立即再发送数据,而是推迟一个随机的时间。
三、名词解释
1.BGP协议
解析: (P164第三段和第四段)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BGP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2.DHCP协议
解析: (P295-P296)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提供了一种机制,即插即用连网,这种机制允许一台计算机加入新的网络和获取IP地址而不用手工参与。DHCP对于运行客户软件和服务软件器软件都适用。DHCP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DHCP服务器分配给DHCP客户的IP是临时的,因此DHCP客户只能在一段有限时间内使用这个分配到的IP地址。
四、计算
1. 一台路由器收到一个1500字节的IPv4分组,IP头部为20字节,如果需要将该分组转发到一个MTU为500字节的链路上,
1)该IP分组共分成几个分片,长度分别为多少字节
2)最后一个分片的片偏移是多少字节
解析:
(1)IP头部20个字节,而转发mtu500字节,因此数据量只有480字节。1500个字节分成4组,前三组都是480+20 = 500字节,其中数据长度为480字节,共用了1440个字节,原来的数据量为1500-20=1480,因此第四组长度为 1480-1440 +20= 60字节,其中数据长度为40字节。
(2)最后一个分片的片偏移了三个分组,mtu大小为500字节,ip占20个字节,每片大小最大为480,片偏移必须为8字节的整数倍。
第一个片偏移是:0/8 = 0,第二个片偏移是:480/8=60;
第三个片偏移是:480*2/8=960/8=120, 第四个片偏移是:480*3/8=1440/8=180, 因此得到答案180。
2. 一个TCP连接使用256Kbps链路,其端到端的传输时延为128ms,实际吞吐量是128Kbps,若忽略数据封装开销及接收方响应分组的发送时间,发送窗口大小是多少字节
解析: 实际吞吐量为128Kbps,使用的是256Kbps的链路,则说明信道利用率只有50%
ms,发送窗口大小即发送分组长度的大小,根据信道利用率公式: , 其中 忽略不计,rtt代入公式求出分组时间T=256ms,
则窗口大小为
3. 客户端C和S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该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C有足够数据发送,当拥塞窗口为32KB时,收到了三个重复的ACK报文,如果接下来4个RTT时间内TCP段的传输是成功的,那么在当四个RTT时间内发送的TCP段都得到ACK,拥塞窗口大小是多少?采用了怎样的拥塞机制?
解析: (P234-P235)有题干可知MSS=1KB,当收到3个重复确认时,就知道接收方确实没有收到最近发的那个报文段,立即使用 快重传 ,此时不是用慢启动而是使用 快恢复 算法,接下来的 第一个rtt ,发送放调整门限ssthresh = cwnd /2 = 32/2 = 16KB,于此同时设置拥塞窗口cwnd = ssthresh = 16KB。之后并开始执行 拥塞避免算法 ,因此接下来的连续 3个rtt 都是连续加法增大,因此最终拥塞窗口cwnd = 16+3*MSS = 19KB
因此该拥塞机制过程为: 快重传 → 快恢复 → 拥塞避免
09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笔试重点解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三级网络技术
上机指导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两部分。前者是在全国规定的时间进行统考,后者是由上机考试系统进行分时分批考试。考试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等第成绩,笔试或上机考试成绩只有一门合格的,参加下次考试时合格的一门可以免考,两部分考试均合格者,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统一印制的三级合格证书。
为了更好地让考生在应考前了解和掌握上机考试系统环境及模式,熟练操作上机考试系统,提高应试能力,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上机考试系统以及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的内容。
A 上机考试系统使用说明
A.1 上机考试环境
1.硬件环境
主机 386、486、586及其各种兼容机
内存 640KB基本内存,具有1MB以上的扩充内存
显示卡 彩显VGA
显示内存 具有512KB以上的显示内存
硬盘空间 10MB以上硬盘空间
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 MS-DOS5.0、PC-DOS5.0及以上各种版本
汉字系统 希望汉字系统UCDOS5.0及以上各种版本(正版软件)
三级网络技术 TURBO-C 2.0
驱动程序 使用HIMEM.SYS、EMM386.EXE等扩充内存管理器
A.2 上机考试时间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时间定为60分钟。考试时间由上机考试系统自动进行计时,提前5分钟自动报警来提醒考生应及时存盘,考试时间用完,上机考试系统将自动锁定计算机,考生将不能继续进行考试。
A.3 上机考试题型及分值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仅有一道程序编制调试题。
A.4 上机考试登录
使用上机考试系统的操作步骤:
开机,启动计算机;
启动UCDOS汉字操作系统;
运行登录命令“ID”,上机考试系统将显示如下的登录画面(如图1所示)。
图1
当上机考试系统显示图1后,请考生按任意键进入准考证号登录验证状态,屏幕显示如下画面(如图2所示):
图2
当上机考试系统显示图2后,此时请考生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必须满12位数字或字母),以回车键确认输入,接着上机考试系统开始对所输入的准考证号进行合法性检查。下面将列出在登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提示信息:
当输入的准考证号不存在时,上机考试系统会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并要考生重新输入准考证号,直至输入正确或按Esc键退出上机考试登录系统为止。
如果输入的准考证号存在,则屏幕显示此准考证号所对应的身份证号和姓名,并显示相应的应答提示信息:
由考生核对自已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如果发现不符并输入字符“N”,则重新输入准考证号,上机考试系统最多允许考生输入准考证号三次,如果均不符合,则请主考或监考人员帮助查找原因,给予更正。如果输入的准考证号核对后相符,则请考生输入字符“Y”,接着上机考试系统进行一系列处理后将随机生成一份三级网络技术考试的试卷,并显示如下提示信息:
如果上机考试系统在抽取试题过程中产生错误并显示相应的错误提示信息时,则考生应重新进行登录直至试题抽取成功为止。
图3
当上机考试系统抽取试题成功后,在屏幕上会显示三级网络技术考生上机考试须知(如图3所示)并请考生按“S”键开始考试并进行计时。上机考试系统将自动进入考生目录,考生所有的答题均在考生目录下完成。考生在考试过程中,一旦发现不在考生目录中时,应及时返回到考生目录下。在答题过程中,允许考生自由选择答题顺序,中间可以退出并允许考生重新答题。
当考生在上机考试时遇到死机等意外情况(即无法进行正常考试时),考生应向监考人员说明情况,由监考人员确认为非人为造成停机时,方可进行二次登录。当系统接受考生的准考证号并显示出姓名和身份证号,考生确认是否相符,一旦考生确认,则系统给出提示:
考生需由监考人员输入密码方可继续进行上机考试,因此考生必须注意在上机考试时不得随意关机,否则考点将有权终止其考试资格。
当上机考试系统提示“考试时间已到,请停止答卷”后,此时考生特别要注意,你所操作的考试内容是否已经存盘?如果在DOS系统提示符下,则表明考生所操作的考试内容已存盘;如果不在DOS系统提示符下,考生应举手示意,由监考人员输入延时密码后进行存盘,返回到DOS系统提示符下;如果考生擅自关机或启动机器,将直接会影响考生自己的考试成绩。
A.5 试题内容查阅工具的使用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机考试系统提供了开放式的考试环境,考生可以自由地在操作系统环境下使用各种应用软件系统或工具。由于考试环境和试题内容查阅工具是分离的,因此该查阅工具采用常驻内存(TSR)技术设计编写的,用它来控制上机考试的时间和考试内容的显示,并在任意的操作环境下可以利用热键(F12)来激活该查阅工具而不必退出软件环境或工具。
当考生登录成功后,上机考试系统将自动装载试题内容查阅工具并驻留内存,可随时供考生通过按热键来激活它。三级网络技术上机考试只有一个试题内容菜单项(如图X.4所示)。当按光标↑和↓键时,当前菜单项的试题内容上下移动;当按PgUp和PgDn键时,当前菜单项的试题内容上下翻页;当按Esc键时,退出试题查阅工具的控制;当按Ctrl-BackSpace键时,退出试题内容查阅工具并把试题内容粘贴在屏幕上,此功能一般在应用软件中使用,但在图形方式下此功能无效。
图4
注意:在显示试题查询窗口时,在“[ ]”中同时显示相应的提示信息符(如: ↓,↑↓,↑,完)。
↓ : 表示此部分试题内容一屏显示不下,如按该键时可继续显示下面的试题内容(如图9.4所示)。
↑ : 表示此部分试题内容已到尾部,如按该键时可返回显示上面的试题内容(如图9.5所示)。
↑↓: 表示此部分试题内容处在中间,按上下光标键时可显示其它试题内容(如图9.6所示)。
完 : 表示此部分试题内容一屏已显示完毕。
考生在上机考试时,应充分注意试题查询窗口的“[ ]”中的提示符,以免漏做一部分试题,而影响考试成绩。并在屏幕的右下角显示上机考试的倒计时时间,来提醒考生还剩余多少考试时间。
图5
图6
A.6 考生目录和文件的恢复
1.考生目录
当考生登录成功后,上机考试系统将会自动产生一个考生考试目录,该目录将存放该考生所有上机考试的考试内容以及答题过程,因此考生不能随意删除该目录以及该目录下与考试内容无关的子目录及文件,避免在考试和评分时产生错误,从而导致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上机考试系统生成考生目录时有两种方式:一是在NOVELL网络环境下考生目录将存放在K盘上,即目录为K:\用户号\准考证号目录;二是在单机环境下考生目录将存放在C盘上,即目录为C:\EXAM\准考证号目录。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所操作的目录和文件,特别是程序输出的结果文件都不能脱离考生目录,否则将会直接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
例1: NOVELL网络环境下: 用户号ABC,准考证号为350199990001,则考生考试目录为K:\ABC\35010001(把其中的考点号9999删除)。
例2: 在单机环境下: 准考证号为350199990002,则考生考试目录为C:\EXAM\35010002(把其中的考点号9999删除)。
2.文件的恢复
如果考生在考试过程中,所操作的文件如不能复原或误操作删除时,那么请考生自行把相应的文件从考生目录下WARN子目录中拷贝回来即可,考生就可以继续进行考试且不会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
A.7 文件名的说明
当考生登录成功后,上机考试系统将在考生目录下产生一系列目录和文件。但有些目录和文件是不能被删除的,否则将会影响考生的考试成绩;有些目录和文件是根据试题内容的要求进行删除或修改及其他操作。
下面列出2种类型的文件不能删除:
PROG1.C 存放三级网络技术C语言程序编制题的源文件。
程序编制题所规定的输入数据文件和输出结果文件。例如:in.dat和out.dat等。
B 上机考试内容
B.1 程序编制调试运行
当试题抽取成功后,上机考试系统已将需编制程序的部分源程序存放到文件PROG1.C中,考生在指定的三级网络技术C语言环境中,按照试题给定的要求在PROG1.C文件中进行程序的编写,经过调试和运行,最后得到其运行结果并存放到指定的输出结果文件中。一般来说输出结果文件格式在程序中已给出,考生不必自行编写,只要调用即可。
程序编制题只有一种题型:编写部分程序或函数。那么怎样编制程序呢?首先在编制程序之前,考生必须要理解试题,并分析出试题要求做什么,得出的结果怎样输出再进行编写部分程序并调试运行,直至程序运行得到正确结果为止。
1.评分规则
程序编制、调试运行这一类试题的评分规则是判定最终的运行结果,按正确结果的多少,按比例进行给分。至于考生编写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有所不同,但必须得出正确的结果,才能得分。
2.举例
例1:函数ReadDat()实现从文件IN.DAT中读取一篇英文文章, 存入到字符串数组xx中; 请编制函数encryptChar(), 按给定的替代关系对数组xx中的所有字符进行替代, 仍存入数组xx的对应的位置上, 最后调用函数WriteDat()把结果xx输出到文件OUT.DAT中。
替代关系:f(p)=p*11 mod 256 (p是数组xx中某一个字符的ASCII值, f(p)是计算后新字符的ASCII值),如果计算后f(p)值小于等于32或大于130,则该字符不变, 否则将f(p)所对应的字符进行替代。
注意: 部分源程序存放在PROG1.C中, 原始数据文件存放的格式是:每行的宽度均小于80个字符。
请勿改动主函数main()、读数据函数ReadDat()和输出数据函数WriteDat()的内容。
部分源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conio.h
#include ctype.h
unsigned char xx[50][80] ;
int maxline = 0 ; /* 文章的总行数 */
int ReadDat(void) ;
void WriteDat(void) ;
void encryptChar()
{
}
void main()
{
clrscr() ;
if(ReadDat()) {
printf("数据文件ENG.IN不能打开!\n\007") ;
return ;
}
encryptChar() ;
WriteDat() ;
}
int ReadDat(void)
{
FILE *fp ;
int i = 0 ;
unsigned char *p ;
if((fp = fopen("in.dat", "r")) == NULL) return 1 ;
while(fgets(xx[i], 80, fp) != NULL) {
p = strchr(xx[i], '\n') ;
if(p) *p = 0 ;
i++ ;
}
maxline = i ;
fclose(fp) ;
return 0 ;
}
void WriteDat(void)
{
FILE *fp ;
int i ;
fp = fopen("out.dat", "w") ;
for(i = 0 ; i maxline ; i++) {
printf("%s\n", xx[i]) ;
fprintf(fp, "%s\n", xx[i]) ;
}
fclose(fp) ;
}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得出:本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字符串指针或字符串数组以及根据公式进行字符的ASCII值运算,再根据运算结果和条件进行相应的替代操作,要求考生仅编写函数encryptChar()实现转换功能。其中输入及输出函数给出且已调用,考生不必自己编写。
编写函数encryptChar()的程序内容如下:
void encryptChar()
{
int i, j, val ;
for(i = 0 ; i maxline ; i++)
for(j = 0 ; j strlen(xx[i]) ; j++) {
val = (xx[i][j] * 11) % 256 ;
if(!(val = 32 || val 130)) xx[i][j] = val ;
}
}
数据文件IN.DAT内容如下:
You may WANT A FIELD in field in each record to uniquely identify that1234
record from all other records IN THE FILE. For example, the Employee123456
Number field is unique if you DO NOT ASSIGN the same number to two12345678
different employees, and you never reassign THESE NUMBERS to other12345678
employees. If you wish to FIND OR MODIFY the record belonging to a11111111
specific employee, this unique FIELD SAVES the thouble of determining22222
whether you have the correct record.12345678901234567
If you do not have a unique field, YOU MUST FIND THE first record123456787
the matches your key and determine whether THEN RECORD is the one you33333
want. If it is not the CORRECT ONE, you must search again to find others.4
结果文件OUT.DAT内容如下:
You`m+3`WAZT`A`F#EDD`in`biWlL`in`W+Ax`rWAorL`to`uniquWl3`iLWntib3`tx+t11
rWAorL`brom`+ll`otxWr`rWAorLs`#Z`THE`F#DE.`For`W(+mplW,`txW`Emplo3WW11GR
Zum6Wr`biWlL`is`uniquW`ib`3ou`De`ZeT`ASS#GZ`txW`s+mW`num6Wr`to`two11GR]h
LibbWrWnt`Wmplo3WWs,`+nL`3ou`nWvWr`rW+ssimn`THESE`ZUOBERS`to`otxWr11GR]h
Wmplo3WWs.`#b`3ou`wisx`to`F#ZD`eR`OeD#FY`txW`rWAorL`6Wlonminm`to`+11111111
spWAibiA`Wmplo3WW,`txis`uniquW`F#EDD`SAVES`txW`txou6lW`ob`LWtWrmininm
wxWtxWr`3ou`x+vW`txW`AorrWAt`rWAorL.11GR]hs011GR]
#b`3ou`Lo`not`x+vW`+`uniquW`biWlL,`YeU`OUST`F#ZD`THE`birst`rWAorL11GR]h]
txW`m+tAxWs`3our`kW3`+nL`LWtWrminW`wxWtxWr`THEZ`RECeRD`is`txW`onW`3ou11111
w+nt.`#b`it`is`not`txW`CeRRECT`eZE,`3ou`must`sW+rAx`+m+in`to`binL`otxWrs.
例2:在文件in.dat中有200个正整数,且每个数均在1000至9999之间。函数readDat()是读取这200个数存放到数组aa中。请编制函数jsSort(),其函数的功能是:要求按每个数的后三位的大小进行升序排列,将排序后的前10个数存入数组b中,如果数组b中出现后三位相等的数值,则对这些数值按原始4位数据进行降序排列。最后调用函数writeDat()把结果bb输出到文件out.dat中。
例: 处理前 6012 5099 9012 7025 8088
处理后 9012 6012 7025 8088 5099
注意: 部分源程序存在文件PROG1.C文件中。
请勿改动数据文件in.dat中的任何数据、主函数main()、读函数readDat()和写函数writeDat()的内容。
部分源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conio.h
int aa[200], bb[10] ;
void jsSort()
{
}
void main()
{
readDat() ;
jsSort() ;
writeDat() ;
}
readDat()
{
FILE *in ;
int i ;
in = fopen("in.dat", "r") ;
for(i = 0 ; i 200 ; i++) fscanf(in, "%d,", aa[i]) ;
fclose(in) ;
}
writeDat()
{
FILE *out ;
int i ;
clrscr() ;
out = fopen("out.dat", "w") ;
for(i = 0 ; i 10 ; i++) {
printf("i=%d,%d\n", i + 1,bb[i]) ;
fprintf(out, "%d\n", bb[i]) ;
}
fclose(out) ;
}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得出:本题主要考察考生的运用数组和排序的能力,要求考生仅编写函数jsSort实现此功能。其中输出函数给出且已调用,考生不必自己编写。
编写函数jsSort的程序如下:
void jsSort()
{
int i, j, m ;
for(i = 0 ; i 199 ; i++)
for(j = i + 1 ; j 200 ; j++) {
if((aa[i] % 1000) (aa[j] % 1000)) {
m = aa[i] ;
aa[i] = aa[j] ;
aa[j] = m ;
}
else if((aa[i] % 1000) == (aa[j] % 1000)) {
if(aa[i] aa[j]) {
m = aa[i] ;
aa[i] = aa[j] ;
aa[j] = m ;
}
}
}
for(i = 0 ; i 10 ; i++) bb[i] = aa[i] ;
}
数据文件IN.DAT内容如下:
1862,8281,6183,5180,1217
8215,8865,7110,1870,4373
7447,8420,8252,8809,7968
7331,3472,4126,8101,5576
7397,2066,5940,9779,7947
2912,1226,2238,4122,6210
2020,3721,1646,8324,2351
2345,1862,5186,7573,8949
3211,2103,6695,7968,6157
9956,2998,4063,6096,9432
6452,2422,1382,5813,8138
7486,1178,7650,1687,5012
4845,1428,3197,6077,4650
6641,2695,5758,8855,5321
1337,5323,9154,6419,8044
3654,2246,1890,3250,5542
1976,5986,5051,8053,7377
3726,6189,9483,5874,9246
2522,1020,3492,4032,4367
9784,4746,3130,8521,7837
6521,7917,6240,1225,4092
8022,6893,2075,8043,7409
3316,5688,4600,6016,2953
6206,4100,8947,6264,1986
4933,6105,7054,9121,5318
3164,9609,5784,4178,4906
3731,2996,4218,3498,3849
3835,5491,3890,3531,1475
8219,3720,8585,9616,6539
4961,8850,5822,2769,1269
2171,2104,3681,9291,5768
3582,3035,7212,8313,5669
4782,7545,7917,8561,5447
4912,7624,1343,8579,5639
5745,1833,7948,4321,3090
9389,2796,8073,7806,4910
7970,2808,8109,8664,5963
3660,1396,1380,5705,7269
7417,5590,2823,6308,1754
5467,8126,9822,6737,1023
结果文件OUT.DAT的内容如下:
5012
6016
2020
1020
8022
1023
4032
3035
8043
8044
习 题
1.已知数据文件IN.DAT中存有200个四位数,并已调用读函数readDat()把这些数存入数组a中,请考生编制一函数jsVal(),其功能是:把千位数字和十位数字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十位数(新十位数的十位数字是原四位数的千位数字,新十位数的个位数字是原四位数的十位数字),以及把个位数字和百位数字组成另一个新的十位数(新十位数的十位数字是原四位数的个位数字,新十位数的个位数字是原四位数的百位数字),如果新组成的两个十位数均是素数且新十位数字均不为零,则将满足此条件的四位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存入数组b中,并要计算满足上述条件的四位数的个数cnt,最后调用写函数writeDat()把结果cnt以及数组b中符合条件的四位数输出到OUT.DAT文件中。
注意: 部分源程序存在文件PROG1.C文件中。
程序中已定义数组: a[200], b[200], 已定义变量: cnt
请勿改动数据文件IN.DAT中的任何数据、主函数main()、读函数readDat()和写函数writeDat()的内容。
部分源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 200
int a[MAX], b[MAX], cnt = 0 ;
int isprime(int m)
{
int i ;
for(i = 2 ; i = m/2 ; i++)
if(m % i == 0) return 0 ;
return 1 ;
}
void jsVal()
{
}
void readDat()
{
int i ;
FILE *fp ;
fp = fopen("in.dat", "r") ;
for(i = 0 ; i MAX ; i++) fscanf(fp, "%d", a[i]) ;
fclose(fp) ;
}
void main()
{
int i ;
readDat() ;
jsVal() ;
printf("满足条件的数=%d\n", cnt) ;
for(i = 0 ; i cnt ; i++) printf("%d ", b[i]) ;
printf("\n") ;
writeDat() ;
}
writeDat()
{
FILE *fp ;
int i ;
fp = fopen("out.dat", "w") ;
fprintf(fp, "%d\n", cnt) ;
for(i = 0 ; i cnt ; i++) fprintf(fp, "%d\n", b[i]) ;
fclose(fp) ;
}
数据文件IN.DAT内容如下:
6738 9058 2877 2946 8767 5024 2281 9068 5437 1846
1997 6820 6545 1494 4343 7781 1058 4520 1387 1493
9066 7524 1531 7711 1906 2686 2513 6201 5359 8245
2929 6924 8293 9805 6375 5080 6181 3575 7087 8761
7200 2624 9498 9880 3823 8946 5413 9064 5596 1149
7588 7186 6833 5311 2690 5494 2039 7996 8441 1808
9102 9861 9385 9892 5954 4488 9107 5990 3537 2484
1644 3708 2960 5293 1920 5481 4558 3576 4380 1886
6603 8275 4369 9848 2560 9851 7400 8174 2641 3487
9925 6332 8225 8593 1254 6981 8704 7712 3388 7728
7973 5746 8448 5569 2724 5460 8398 2438 9750 6722
5307 4449 9709 6781 9276 7683 6505 7093 3231 3897
4125 3525 2973 4627 8041 2035 5163 1619 4232 1046
2736 4285 9403 7722 8843 4142 2777 4951 3135 1249
5755 7569 4210 4595 2665 5012 5967 6323 5425 2042
1462 4492 4719 5224 4060 2168 3821 9971 8724 2884
8656 7718 8102 3071 7774 8970 8302 2033 2893 7888
8968 2311 2398 4395 3059 9809 2888 4152 7473 2420
7878 1979 6119 4144 6601 4173 5350 1578 7511 3241
7783 2362 4313 7807 2397 6770 6130 4430 2778 5983
结果文件OUT.DAT内容如下:
10
9971
8398
7711
6375
4719
4173
2736
2398
2397
1997
2.编写函数jsValue,它的功能是:求Fibonacci数列中大于t的最小的一个数,结果由函数返回。其中Fibonacci数列F(n)的定义为:
F(0)=0,F(1)=1
F(n)=F(n-1)+F(n-2)
最后调用函数writeDat()读取10个数据t,分别得出结果且把结果输出到文件out.dat中。
例如:当t = 1000时, 函数值为:1597。
注意:部分源程序存在文件PROG1.C文件中。
请勿改动数据文件in.dat中的任何数据、主函数main()和写函数writeDat()的内容。
部分源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int jsValue(int t)
{
}
main()
{
int n;
n = 1000 ;
printf("n = %d, f = %d\n",n, jsValue(n)) ;
writeDat() ;
}
writeDat()
{
FILE *in, *out ;
int i, n, s ;
in = fopen("in.dat", "r") ;
out = fopen("out.dat", "w") ;
for(i = 0 ; i 10 ; i++) {
fscanf(in, "%d", n) ;
s = jsValue(n) ;
fprintf(out, "%d\n", s) ;
}
fclose(in) ;
fclose(out) ;
}
数据文件IN.DAT内容如下:
1000
123
199
201
723
435
612
555
2015
234
结果文件OUT.DAT内容如下:
1597
144
233
233
987
610
987
610
2584
377
3.对10个候选人进行选举,现有一个100条记录的选票数据文件IN.DAT,其数据存放的格式是每条记录的长度均为10位,第一位表示第一个人的选中情况,第二位表示第二个人的选中情况,依次类推;每一位内容均为字符0或1,1表示此人被选中,0表示此人未被选中,若一张选票选中人数小于等于5个人时被认为无效的选票。给定函数ReadDat()的功能是把选票数据读入到字符串数组xx中。请编制函数CountRs()来统计每个人的选票数并把得票数依次存入yy[0]到yy[9]中,最后调用函数WriteDat()把结果yy输出到文件OUT.DAT中。
注意:部分源程序存放在PROG1.C中。
请勿改动主函数main()、读数据函数ReadDat()和输出数据函数WriteDat()的内容。
部分源程序如下:
#include stdio.h
char xx[100][11] ;
int yy[10] ;
int ReadDat(void) ;
void WriteDat(void) ;
void CountRs(void)
{
}
void main()
{
int i ;
for(i = 0 ; i 10 ; i++) yy[i] = 0 ;
if(ReadDat()) {
printf("选票数据文件IN.DAT不能打开!\007\n") ;
return ;
}
CountRs() ;
WriteDat() ;
}
int ReadDat(void)
{
FILE *fp ;
int i ;
char tt[13] ;
if((fp = fopen("IN.DAT", "r")) == NULL) return 1 ;
for(i = 0 ; i 100 ; i++) {
if(fgets(tt, 13, fp) == NULL) return 1 ;
memcpy(xx[i], tt, 10) ;
xx[i][10] = 0 ;
}
fclose(fp) ;
return 0 ;
}
void WriteDat(void)
{
FILE *fp ;
int i ;
fp = fopen("OUT.DAT", "w") ;
for(i = 0 ; i 10 ; i++) {
fprintf(fp, "%d\n", yy[i]) ;
printf("第%d个人的选票数=%d\n", i + 1, yy[i]) ;
}
fclose(fp) ;
}
数据文件IN.DAT内容如下:
1111100100
1000010111
1011001101
1100110011
1110001000
1110001011
1011101101
1111111111
1110111110
1111011000
1111111000
1011001110
1001001000
1111000101
1000001100
1000000110
1111001000
1101001101
1010101100
1010001000
1010111110
1101010000
1100001010
1001101001
1111001101
1000101001
1010100100
1111100000
1011101001
1010100010
1011010100
1011101001
0000000000
1010101010
1110011100
1100101011
1000010000
1011100111
1111000100
1011010000
1010111010
1010100000
1101010111
1010010011
1100001000
1110001000
1111010001
1001110111
1111010011
1011001101
1010101000
1001010010
1111111111
1100101111
1110010110
1000000000
1010100101
1100111000
1110101011
1001010110
1010010011
1110000011
1010011001
1001100011
1110110110
1100111001
1000100010
1110010101
1010111101
1110001001
1110010100
1110000111
1100100000
1100000110
1001011001
1111010100
1101001000
1011001011
1010000110
1100001110
1100111110
1110110110
1110000010
1101011111
1010000101
1111000010
1010111000
1111101011
1110101100
1000100000
1110110000
1011000000
1010100100
1001101110
1100100100
0000000000
1010100110
1111011000
1100111110
1010011100
结果文件OUT.DAT内容如下:
44
31
33
25
25
24
30
29
25
27
2006--网络通讯试题解析(计算机综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 分,每小题1 分)
1.用PCM对语音进行数字化,如果将声音分为128个量化级,采样频率为8000次/秒。那么一路话音需要的数据传输率为( )Kbit/s。
A.56
B.64
C.128
D.1024
【答案】A
解释:PCM代表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它通常用在电话系统,对模拟数据进行采样。一般都把PCM采样时间设置成125微秒,125μs的采样时间对应于每秒8000次采样。一个典型的电话通道是4KHz。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为获取在一个4KHz通道中的全部信息需要每秒8000次的采样频率。由于=128,每个信号需要7bit表示,采样率为8K/s。数据传输率为56Kbit/s.注:PCM 分为n个量化级,则需要lg𝑛为来表示出来。
相关试题(大纲样卷):
数据通信中,频带传输时可采用( )技术的调制解调器;基带传输的编码方式可采用( ); 脉冲编码调制可采用( )技术;多路复用时可采用( )方法。
可供选择的答案:A、B、C、D:1.差分PCM;2. 相移键控法PSK;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4. CRC;5. FDM;
参考答案:A(2. 相移键控法PSK); B(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C(1.差分PCM ); D(5. FDM )。
2.集线器(HUB)和路由器分别工作于OSI 参考模型的( B)层。
A.第一和第二
B.第一和第三
C.第二和第三
D.第二和第四
【答案】B
【解析】集线器(HUB)是物理层连网设备,路由器是网络层连网设备
3.两个网段在物理层进行互连时要求( )。
A.数据传输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不相同
B.数据传输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相同
C.数据传输率相同,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不同
D.数据传输率可不同,数据链路层协议相同
【答案】B
【解析】在N层互连,为了让在两个网段上的计算机能够正常通信,要求N层以上的协议也相同。所以在本题中要求数据传输率和数据链路层协议都相同。
4.数据链路层采用go-back—N 方式进行流量和差错控制,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0~6的帧。当计时器超时,除1 号帧外,其他各帧的确认均已返回时,发送方需要重发(D)帧。
A.1
B. 2
C.5
D. 6
【答案】B
【解析】1号帧尚未返回确认,当计时器超时,1号帧及其后面的帧都要重发。因此共有6个帧需要重发。
5.要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可以采用的手段为( )
A.用集线器将网络分段B.用网桥将网络分段
C.用路由器将网络分段
D.用交换机将网络分段
【答案】C
【解析】集线器、网桥和LAN交换机都不隔离广播,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所以要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可以采用的手段为用路由器将网络分段。
解析: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 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注:交换机有几个端口就有几个冲突域,但是只要在一个局域网就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只有通过路由器才能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广播域。
6.一个16 端口的二层以太网交换机,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 )。
A.1,1
B.16,16
C.1,16
D.16,1
【答案】D
【解析】2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是冲突域的终止点,但LAN交换机都不隔离广播,所以本题中,冲突域和广播域的个数分别是16和1。解析:交换机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冲突域,这样,交换机就划分了冲突域,但是所有的端口都是属于同一个广播域。
7.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98.90.10.0/27,子网掩码固定为255.255.255.224,最多可以分成( )个子网,而每个子网最多具有( )个有效的IP 地址。
A.8,30
B.4.62
C.16.14
D.32,6
【答案】A
【解析】198.90.10.0 为C 类地址,前24 位形成网络号,由于十进制224 的二进制编码为11100000,因此最多可以划分2^3=8 个子网,每个子网有个IP 地址,出去全0 和全1 的两个IP 地址,还有30个有效的IP 地址。注:划分子网只与IP 地址的类型和子网掩码有关。
8.FTP 协议在使用时需要建立两个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传输连接,并用不同的端口号标识两个连接,其中用于数据传输连接的端口号是( )。
A.25
B.23
C.21
D.20
【答案】D
【解析】21 端口是状态连接端口,20 端口是数据传输连接端口。注:FTP服务中:20 端口用于数据连接,21 端口用于状态连接。
9.在采用TCP 连接的数据传输阶段,如果发送端的发送窗口值由1000 变为2000,那么发送端在收到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 ).
A.2000 个TCP 报文段
B. 2000 个字节
C.1000 个字节
D.1000 个TCP 报文段
【答案】B
【解析】在TCP的连接中,数据“流”必须以正确的顺序送达对方。TCP的可靠性是通过顺序编号和ACK来实现的。TCP是面向字节流的,数据“流”上的各字节都有自己的编号,各段第1个数据的顺序编号和该段一起传送,我们称它为段顺序编号。而且,在送回的ACK信息中,含有指示下一个应该发送的顺序编号。为控制流量,TCP模块间通信采用了窗口机制。这里,窗口是接收方接收字节数量能力的表示。在ACK应答信息中,TCP把ACK加上接收方允许接收数据范围的信息回送给发送方。发送方除非以后又收到来自接收方的最大数据允许接收范围信息,否则总是使用由接收方提供的这一范围发送数据。
TCP 的WINDOW SIZE是以字节数为单位的,窗口值是2000,因此可以发送2000字节。注:TCP发送窗口以字节单位。
10.防火墙的安全架构基于( )技术.
A.用户管理和认证
B.数据加密
C.访问控制
D. 流量控制
【答案】C
【解析】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系统,它在网络之间执行访问控制策略。注:防火墙基于访问控制的原理。
二、名词解释(共5 分,每小题2.5 分)
1.IEEE802.5 令牌环网
【解析】令牌环网由IBM 公司于1969 年推出,后来被列为IEEE 802.5 标准协议,它在物理和逻辑上均基于环结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4 或16Mbps。令牌环网使用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并将与各个站相连的接口逐个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闭合的环路,环上的每个环接口均有两种工作方式:发送方式与收转方式。该网络通过一个很小的自由令牌(Free Token,一种有别与数据信号帧的特殊信号帧)在环上单向循环来控制和管理传输介质的使用,以保证整个环路最多只有一个站处于发送方式,其他的站都处于收转方式。
2.ICMP 协议
【解析】ICMP 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的缩写。它是TCP/IP 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IP 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这些控制消息虽然并不传输用户数据,但是对于用户数据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问答和计算题(共15 分,每小题3 分)
1.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封装关系是什么?
【解析】“分组”(packet)也就是“包”,它是一个不太严格的名词,意思是将若干个比特加上首部的控制信息就封装在一起,组成一个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单元。在数据链路层这样的数据单元叫做“帧”。而在IP 层(即网络层)这样的数据单元就叫做“IP 数据报”。IP 数据报在数据链路层被封装成数据帧进行传输。OSI 为了使数据单元的名词准确,就创造了“协议数据单元”(PDU)这一名词。在数据链路层的PDU 叫做DLPDU,即“数据链路协议数据单元”。在网络层的PDU 叫做“网络协议数据单元”(NPDU)。注:PDU是指将若干比特加上首部的控制信息封装在一起,组成一个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单元,数据链路层的PDU是帧,网络层是IP数据报(分组);IP数据报在数据链路层被封装成数据帧进行传输。
2.简述同步传输与异步传输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环境。
【解析】异步传输时,被传送的数据编码成一串脉冲。传送一个ASCII 字符(每个字符有7 位)的格式如图9.1 所示,首先发送起始位,接着是数据位、奇或偶校验位,最后为停止位。其中,第1位为起始位(低电平“0”),第2~8 位为7位数据(字符),第9位为数据位的奇或偶校验位,第10~11 位为停止位(高电平“1”)。停止位可以用1 位、1.5 位或2 位脉宽来表示。因此,一帧信息由10 位、10.5 位或11 位构成。异步传输就是按照上述约定好的固定格式,一帧一帧地传送。由于每个字符都要用起始位和停止位作为字符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因而传送效率低,主要用于中、低速通信的场合。同步传输时,用1 个或2 个同步字符表示传送过程的开始,接着是n 个字符的数据块,字符之间不允许有空隙。发送端发送时,首先对欲发送的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如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或差动曼彻斯特编码,形成编码数据后再向外发送。由于发送端发出的编码自带时钟,实现了收、发双方的自同步功能。接收端经过解码,便可以得到原始数据。在同步传输的一帧信息中,多个要传送的字符放在同步字符后面,这样,每个字符的起始、停止位就不需要了,额外开销大大减少,故数据传输效率高于异步传输,常用于高速通信的场合。但同步传输的硬件比异步传输复杂。注:异步传输:被传送的数据编码成一串脉冲,传送一个ASCII字符的格式时,首先发送起始位,接着是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异步传输就是按照这种约定好的固定格式,一帧一帧的传送,由于每个字符都要用起始位、停止位,因而传送效率低,主要用于中低通信的场合;同步传输:用1个或2个同步字符表示传送过程的开始,接着是n个字符的数据块,字符之间不允许有空隙,发送端发送时,首先对欲发送的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再向外发送。由于发送端发出的编码自带时钟,实现了收、发双方的自同步功能。接收端经过解码,便可以得到原始数据。这时每个字符的起始、停止位不需要了,额外开销大大减少,故数据传输效率高于异步传输,常用于高速通信的场合。但硬件也相对复杂。
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采用的传输层协议是什么?为什么采用该传输层协议?
【解析】SNMP的通信基础是TCP/IP协议,它利用了传输层上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SNMP定义为依赖于UDP 数据报服务的应用层协议,SNMP 实体向管理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它的作用是把管理应用程序的服务调用变成对应的SNMP 协议数据单元,并利用UDP 数据报文发送出去。之所以选择UDP 协议而不是TCP 协议,是因为UDP 效率较高,这样实现网络管理不会太多地增加网络负载。但由于UDP不可靠,所以SNMP报文容易丢失,为此,对SNMP实现是将每个管理信息装配成单独的数据报独立发送,而且报文较短,不超过484 字节.
解答:SNMP使用UDP传送报文。由于与TCP相比,UDP协议简单,在每个系统中运行时网络负载很轻,故有利于数据的高速传送,并减少管理交通对网络带宽的消耗。另一方面,尽管UDP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但由于SNMP协议通常都结合进轮询机制,即使偶尔有报文传输错误发生,下一次命令不久又会到达,错误能够被纠正。注:SNMP的通信基础是TCP/IP协议,它利用了传输层上的UDP协议。SNMP实体向管理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利用UDP数据报文发送出去,选择UDP,是因为UDP数据传送效率较高,这样实现网络管理不会太多增加网络负载,但由于UDP不可靠,所以SNMP 容易丢失,为此,对SNMP 实现是将每个管理信息装配成单独的数据报独立发送,且报文较短,不超过484 字节。
4.长度为200 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 字节的TCP 头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 字节的IP 头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还需加上18字节的头部和尾部。假设不计其他开销,试求该数据的传输效率。
【解析】数据传输效率为200/(200+20+20+18)=77.5% 。5.某一网络的一台主机产生了一个IP 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 字节,数据部分长度为2000 字节。该数据报需要经过两个网络到达目的主机,这两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单元MTU 分别为1500 字节和576 字节。请问原IP 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时分成了几个IP 小报文?每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分别是多少?解析1:因为第一个网络的MTU为1500字节2000+20字节,因此在第一个网络传输时IP数据报被分成两个IP小报文,第一个小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为1480,第二个小报文数据部分长度为520 字节。当传输到第二个网络时,由于其MTU=5761480,因此第一个小报文还要再分成三片,第一片和第二片的数据部分长度为556,第三片的数据部分长度为1480-556*2=368。当原IP 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时分成了四个IP 小报文,第一个第二个小报文数据部分长度为556,第三个数据部分长度为368,第四个数据部分长度为520 字节。解答2:在IP层下面的每一种数据链路层都有自己的帧格式,其中包括帧格式中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这称为最大传输单元MTU。1500-20=1480,2000-1480=520,520+20=540,540576。所以原IP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时分成了两个IP小报文,第一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是1480字节,第一个报文的数据部分长度是520字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试题(大题部分),求解!!
分好少题也不全
我纠结 我就简单说下
五
第一题:1.文件服务2.打印服务3.数据库服务4.通信服务5.信息服务6.分布式服务7.网络管理服务8.Internet与Intranet服务。
第二题:参照
第三题:
第四题:1.数据封装是指将协议数据单元(PDU)封装在一组协议头和尾中的过程。在 OSI 7层参考模型中,每层主要负责与其它机器上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该过程是在“协议数据单元”(PDU)中实现的,其中每层的 PDU 一般由本层的协议头、协议尾和数据封装构成。
2.
第五题:作用是:用于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以区分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并说明该Ip地址是在局域网上,还是在远程网上。
172.16.101.45/16和172.16.101.45/16位于同一网络;
172.24.100.45/24和172.24.101.45/24位于不同网络
六
1 2 要求如图
没看见图
3
部门1: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1—202.99.2.62
网络地址:202.99.2.0
广播地址:202.99.2.63
部门2: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65—202.99.2.126
网络地址:202.99.2.64
广播地址:202.99.2.127
部门3: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129—202.99.2.190
网络地址:202.99.2.128
广播地址:202.99.2.191
部门4:子网掩码:255.255.255.192
IP地址范围:202.99.2.193—202.99.2.253
网络地址:202.99.2.192
广播地址:202.99.2.254
七
不好意思我也懒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1、运算器和控制器属于计算机的(C ) A、外部设备B、内存C、CPUD、系统软件2、数据传输速率是Modem的重要技术指标,单位为( A )A、b/sB、Bytes/SC、KB/SD、MB/S3、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是( C )A、操作系统B、硬盘XC、CPUD、内存4、Intranet采用的协议为( A)A、TCP/IPB、PX/SPXC、SET/SSLD、X.255、显示器和打印机属于计算机系统中的( C )A、辅助存储器B、输入设备C、输出设备D、软件系统6、( D)是随机存取存储器。A、CPUB、内存C、ROMD、RAM7、按照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SQL2000属于(D )A、通用软件B、操作系统C、语言处理系统D、数据库管理系统8、( B)的实际名称叫非易失随机访问存储器(NVRAM),特点是断电后数据不消失,因此可以作为外部存储器使用。A、闪存B、内存C、ROMD、硬盘9、大多数局域网采用以中央结点为中心与各结点连接的方式,按拓扑结构分,这属于( B )结构。A、环型B、星型C、总线型D、多边型10、一条实际的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可包含( D )信道。A、1个B、2个C、3个D、多个1 (多选) (B )和(C )统称为外部设备。P1
A.存储器 B.外存储器 C.输入输出设备 D.***设备
2 (多选)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ABC)和其它***设备等。P1
A.存储器 B.输入输出设备 C.CPU D.扫描仪
3 (单选) (C)是指组成计算机的任何机械的、磁性的、电子的装置或部件。 P1
A.计算机软件 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硬件 D.计算机硬件系统
5 (多选) 不论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还是微型计算机,都是由( A)和(B )两大部分组成。 P1
A.计算机硬件系统 B.计算机软件系统 C.计算机系统 D.计算机辅助工具
6 (多选) 微型计算机的内存根据其工作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 )和( D) P3
A.RAM B.DVD C.CD-ROM D.ROM
7 (单选) CPU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是主频,主频越(B ),表明CPU的运算速度越快,当然性能也越好。 P2
A.低 B.高 C.中等 D.一般
8 (单选) (B )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对数据的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逻辑判断等操作。 P2
A.控制器 B.运算器 C.计算器 D.存储器
9 (多选) 中央处理器称为CPU,它主要由( C)和( A)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P1
A.控制器 B.计算器 C.运算器 D.调制解调器
10 (多选) 文字处理软件按功能分,大致有以下几大类( BAC)。 P8
A.具有较完备功能的文字处理软件 B.简单的文本编辑程序
C.专业印刷排版系统 D.表格处理软件
11 (多选) 根据开发方式和适用范围,应用软件又可分为(B )和(C)。 P8
A.文字处理软件 B.通用应用软件 C.定制应用软件 D.管理系统软件
12 (单选) 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中,( C)具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 P7
A.语言处理系统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操作系统 D.常用服务程序
13 (单选) ( B)包括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常用服务程序等。 P7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定制软件 D.辅助开发软件
14 (单选) 在Internet上所有主机都有一个”名字-地址”及”地址-名字”的映射,完成这一映射的系统叫做域名系统。那么,完成”名字-地址”映射的过程叫( D)。 P16
A.反向解析 B.逆向解析 C.顺向解析 D.正向解析
15 (单选) 每个IP地址由网络地址和 ( B)两部分组成。 P15
A.服务器地址 B.主机地址 C.客户机地址 D.域名地址
16 (单选) 局域网作用范围小,分布在一个房间、一个建筑物或一个企事业单位。地理范围在10m~1km。传输速率在( C)以上。P10
A.1.5Mbps B.2Mbps C.1Mbps D.10Mbps
17 (多选) 决定局域网 特性的主要技术要素有:(ABC )。 P12
A.网络拓扑 B.传输介质 C.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D.局域网传输协议
18 (多选) 计算机网络按分布距离可分为(ACD )。P10
A.局域网 B.互联网 C.广域网 D.城域网
19 (多选) 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有:(ABD )。P20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端到端交换 D.分组交换
20 (单选) 数据通信系统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用通信线路与数据终端设备连接起来,执行( A)的系统。P16
A.数据通信 B.线路通信 C.单工通信 D.双工通信
21 (单选) (C )是将组成字符的各个比特按顺序逐位地在信道上传输。 P18
A.并行传输 B.基带传输 C.串行传输 D.频带传输
22 (多选) 通信的目的是信息传输。那么,通信的三要素是( ABC)。 P16
A.信源 B.载体 C.信宿 D. 信道
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试卷分析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分析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